主页 >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概况
一、功能定位—新材料产业化技术装备研发
          超急冷凝固造成的原子特殊结合方式赋予金属系列特殊形态,极快速传热条件下固-液界面的移动速率赶上或超过原子间扩散速率时,晶体将来不及转移成分,界面固、液相成分不再平衡,从而形成过饱和固溶态基体,组织形貌上则表现为细晶、微晶、纳米晶甚至非晶。双辊快速凝固可以实现不同金属材料体系对冷速的个性化需求,是高效率、节约化制备特殊合金带材的关键技术。东北大学盐城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快速凝固及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中心以液态金属双辊快速凝固技术为基础,围绕取向硅钢极薄带、多体系非晶薄带和纳米金属等新型高性能金属功能/结构材料制备进行工艺研究、装备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高效率、节约化、高性能取向硅钢极薄带工艺装备技术开发
          冷轧取向硅钢极薄带的是指厚度规格在0.03-0.1mm之间的具有统一Goss晶体取向的硅钢材料,是军工和电子工业中的一种重要材料,主要用于工作频率400Hz以上的高频变压器、脉冲变压器、脉冲发电机、大功率磁放大器和通讯用的扼流线圈、电感线圈、存储和记忆元件、开关和控制元件、磁屏蔽以及在振动和辐射条件下工作的变压器等电器元件。制约取向硅钢极薄带大规模应用的因素主要是生产工艺带来的成本激增,使其失去了与非晶软磁合金的竞争优势。东北大学双辊薄带连铸制备超低碳取向硅钢极薄带技术,大大简化生产工艺流程、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极大提高了产品性能,完全超过JFE公司公布的此类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高性能取向硅极薄带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具有有望填补非晶材料的产能不足,甚至部分替代非晶软磁材料合金来制备卷芯变压器铁芯。研究院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极薄取向硅钢工业化装备技术,形成稳定的生产工艺设计,推进极薄取向硅钢带材的市场应用,助力我国电力、电子装备产业升级。
2、多体系非晶带材工艺技术开发
          合金凝固时原子来不及有序排列结晶,得到的固态合金,内部为无序结构,称之为非晶合金,被称为是冶金材料学的一项革命。非晶合金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Fe-B-Si系非晶合金具有高的电阻率和机电耦合性能等优异磁性能,Zr基非晶具有高耐蚀/磨性、高强度、高硬度和高韧性的特点,Cu基非晶具有高强度和塑性。由于这样的特性,非晶态合金材料在电子、航空、航天、机械、微电子等众多领域中具备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是一个具有极大产业价值的新领域。但是由于非晶形成要求的快速冷却条件很难实现,只有Fe基非晶通过单辊甩带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也存在大量问题限制其进一步推广),而其他Zr基、Cu基等非晶材料开发技术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双辊薄带快速凝固在解决非晶带材的连续成形方面具有独特工艺和装备优势, 研究院以此为基础,构建非晶薄带制备技术、工艺装备产品一体化研发的实验和中试研发基地,开拓非晶带材应用领域,引领盐城成为我国高性能非晶材料生产应用中心。
3、特殊纳米晶-微晶-准晶金属金属材料研发
         纳米晶、微晶、准晶材料是介于非晶和晶态结构之间特殊材料微观形态,具有许多特殊性能优势。Nanosteel公司基于双辊快速凝固技术研发了纳米钢材料,实现了纳米析出和纳米晶粒的综合控制方法,实现了材料极高的强度和塑性,而纳米孪晶Cu材料也显示了极高的强度和塑性,远远超过普通Cu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纳米晶、微晶、准晶材料展示了极大的性能潜力,所以成为下一代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院基于双辊快速凝固的特点,进行不同体系纳米晶、微晶、准晶材料的成分设计、强化机理、成形工艺基础,提前布局下一代金属结构/功能材料。
二、服务地方经济—构建高性能功能/结构材料生产应用产业集群
         东北大学盐城新材料研究院定位目标为:高品质极薄硅钢、多体系非晶带材和特殊纳米晶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制备技术研发的实验基地和中试基地;研发新材料薄带双辊铸轧工艺制备技术,孵化相关非晶薄带材制备工艺成果;服务盐城及周边区域高性能功能/结构材料产业及企业科技支撑需求。结合高校科研、行业地域市场优势,形成高性能合金材料双辊薄带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盐城技术基地。进行持续技术推广服务,形成一大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特殊技术材料生产、应用企业,构建高性能功能/结构材料生产应用产业集群。
版权所有:C苏ICP备19051147 东工盐城新材料研究院 2019-2025
联系地址:江苏省盐城市环保园区蓝宝路188号